毕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垂体性矮小病的概述

2024.09.06 17:53

垂体性矮小病是指由于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所导致的身材矮小。

垂体性矮小病主要是由于垂体发育异常或受到损伤等原因,使得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患儿出生时的身长和体重多正常,但在出生后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均值。他们的身体比例一般较为匀称,智力通常正常。除了身材矮小外,可能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如低血糖、小阴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矮小状态往往会持续到成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垂体性矮小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通过测定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主要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规范的治疗,多数患儿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身高增长,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情况、甲状腺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垂体性矮小病虽然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困扰,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