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脑性瘫痪会不会遗传

2024.08.29 16:46

小儿脑性瘫痪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儿脑性瘫痪都是遗传导致的。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病症的病因非常复杂。遗传因素在其中确实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一些遗传性疾病可能伴有脑性瘫痪的表现,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神经节苷脂沉积病等。大多数小儿脑性瘫痪病例是由多种非遗传因素引起的,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围生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颅内出血等产前、产时或产后的不良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部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脑性瘫痪。母亲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胎儿发育异常等也可能与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有关。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遗传因素可能是其中之一,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小儿脑性瘫痪一定会遗传。对于有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家庭,如果考虑存在遗传因素,可进行相关的遗传学检查和咨询,以评估再生育的风险。同时,对于所有的孕妇,都应该重视孕期保健,避免各种不良因素,降低小儿脑性瘫痪发生的可能性。在孩子出生后,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患儿和家庭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