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是内耳性眩晕

2024.09.29 11:56

内耳性眩晕是指由于内耳病变引起的一种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内耳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内耳出现问题时,如炎症、缺血、耳石移位等,就可能导致平衡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眩晕。这种眩晕通常较为剧烈,患者会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同时,可能还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内耳性眩晕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以内耳迷路炎为例,炎症会影响到前庭感受器,使其向大脑传递错误的平衡信息,进而引起眩晕感。耳石症则是由于耳石从原本的位置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的移动刺激半规管内的毛细胞,导致眩晕发作。梅尼埃病也是常见的内耳性眩晕疾病,其主要与内耳淋巴液代谢紊乱有关,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等典型表现。对于内耳性眩晕,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等也有助于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的快速转动,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减少眩晕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