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骨折会不会导致骨质疏松

2024.10.13 00:46

骨折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当发生骨折后,肢体需要长时间的制动,缺乏正常的活动和负重刺激。这会使得骨骼所承受的应力明显减少,进而影响骨代谢的平衡。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从而逐渐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的骨量丢失,最终引发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可能因疼痛等原因而减少户外活动和日照时间,这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D也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而且,骨折本身以及骨折后的一系列治疗过程,如手术、药物使用等,都可能对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骨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在临床上,这种因骨折后制动等因素引发的骨质疏松被称为废用性骨质疏松。不仅会延缓骨折的愈合过程,增加骨折再移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导致患者在康复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提高。对于骨折患者,在治疗骨折的同时,也应重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可以通过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合理补充营养,包括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等措施,来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对于一些存在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更应加强监测和干预,以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