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溃疡吗

2024.08.07 21:22

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在胃内长期定植和生存。幽门螺杆菌能够产生多种酶和毒素,如尿素酶、空泡毒素等。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中和胃酸,为幽门螺杆菌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但同时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空泡毒素则可直接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空泡样变性和坏死。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持续存在会逐渐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在这种持续的攻击下逐渐减弱,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更容易侵袭胃黏膜深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导致胃黏膜出现破损、溃疡形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削弱胃黏膜的修复能力。而且,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比如,同时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时,发生胃溃疡的风险会更高。

胃溃疡的发生并非仅仅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一个因素导致,但幽门螺杆菌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确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伴有胃溃疡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这有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和降低溃疡的复发风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更好地促进病情恢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