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尿常规有细菌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尿常规有细菌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标本污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机体免疫力低下、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尿常规有细菌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向上进入泌尿系统,如大肠杆菌等常见病菌,在尿路中繁殖引发炎症。炎症状态下,细菌会随着尿液排出,从而在尿常规检查中被检测到。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多饮水多排尿,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

2.标本污染:在采集尿液标本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很容易被外界细菌污染。例如,采集尿液的容器不干净,或者女性在采集尿液时没有正确清洁外阴,导致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标本中,其中的细菌就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采集尿液标本时,要使用医院提供的清洁容器,女性应避开月经期,采集前清洗外阴,留取中段尿。

3.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使尿液潴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泌尿系统结石,结石会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还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等先天性畸形,也会造成尿液引流不畅。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如超声、造影等明确结构异常的部位和程度,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机体免疫力低下: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身体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原本在泌尿系统中少量存在或者从外界侵入的细菌就容易大量繁殖。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5.医源性因素:一些医疗操作可能会将细菌带入泌尿系统,如导尿术、膀胱镜检查等。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细菌就可能趁机进入尿路引发感染。医护人员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患者在术后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尿常规检查发现细菌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准确判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