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什么

2024.10.13 00:47

跖骨基底部骨折是指跖骨靠近与跗骨连接部位发生的骨折。

跖骨基底部骨折较为常见,多因直接暴力如重物砸伤、车轮碾压等导致,也可因间接暴力如扭伤等引起。当发生这种骨折时,会出现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压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骨折移位明显,还可能出现局部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由于跖骨在足部的负重和行走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跖骨基底部骨折后会对足部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步态异常等情况。

对于跖骨基底部骨折的诊断,除了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需要借助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的位置、移位程度等。治疗方法主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而对于移位明显或伴有其他损伤的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恢复骨折的正常位置和结构。在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足部功能。同时,在恢复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骨折再移位。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跖骨基底部骨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