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检有细菌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尿检有细菌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尿液样本污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机体免疫力低下、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尿检有细菌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向上进入泌尿系统,如大肠杆菌等常见病菌。在尿道黏膜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更易发生。女性尿道短而直,相比男性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增加排尿,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

2.尿液样本污染:如果在采集尿液样本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就可能导致样本被污染。例如,采集尿液时没有清洁尿道口周围,使得皮肤表面的细菌混入尿液中。或者容器不干净,本身带有细菌污染了尿液。这种情况下,重新按照规范采集清洁中段尿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3.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容易造成尿液潴留,从而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这些结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疾病或外伤导致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造影等,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手段来纠正结构异常。

4.机体免疫力低下: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身体抵御细菌的能力减弱,泌尿系统也容易被细菌侵袭。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同时注意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5.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尿检有细菌。如导尿、膀胱镜检查等泌尿系统的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就可能将细菌带入泌尿系统。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患者在接受这类操作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尿检发现细菌后,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