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吗

2024.09.10 18:14

心血管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当心血管系统出现病变时,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电活动,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比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肌病会使心肌组织发生重构,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同样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心血管疾病可能直接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引发的体内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间接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心律失常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例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心脏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本身,也是预防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等手段,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