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什么疾病

2024.10.13 00:47

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变、磨损、破坏,继而引发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疾病。

退行性骨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部位。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增长导致关节软骨逐渐退变、关节长期负重或过度使用、创伤、肥胖、遗传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关节肿胀多由于滑膜炎症引起;僵硬感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明显,活动后可减轻;活动受限可逐渐加重,导致关节畸形。

对于退行性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包括休息、保暖、减轻体重、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患者还应注意关节的保护和保养,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补充营养,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预防和延缓疾病的进展。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需要患者高度重视,及时就医,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