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尿失禁原因怎么治疗

2024.10.21 14:12

尿失禁可能由年龄增长、生育损伤、肥胖、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衰退。盆底肌肉会变得松弛,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也会减弱,这就容易导致尿失禁。对于年龄增长引起的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阴道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秒然后放松,重复多次,每天进行数组。也可借助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仪器辅助患者了解自身盆底肌肉的收缩状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训练。

2.生育损伤:女性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会对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造成损伤。这些肌肉损伤后可能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从而引发尿失禁。对于生育损伤导致的尿失禁,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恢复。同时配合盆底肌锻炼,改善肌肉力量。如果损伤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悬吊术等。

3.肥胖: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对膀胱造成较大压力。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下,膀胱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尿失禁。对于肥胖引起的尿失禁,减肥是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腹部对膀胱的压力,改善尿失禁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像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神经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当神经传导出现异常时,膀胱的排尿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导致尿失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尿失禁,首先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脑血管意外患者要进行溶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同时可采用药物治疗来调节膀胱功能,如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减少膀胱过度活动。还可以进行间歇导尿,定期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保护膀胱功能。

5.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都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尿失禁。例如泌尿系统感染时,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膀胱敏感性增高,容易产生尿急、尿失禁的症状。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尿失禁,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大肠杆菌感染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泌尿系统结石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泌尿系统肿瘤则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尿失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不同病因导致的尿失禁在治疗方法上有很大差异。准确判断病因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患者如果出现尿失禁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