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便血吗

2024.08.06 09:45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确实可能导致便血。这是因为DIC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其中血液凝固系统被异常激活,导致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进而引发多种出血症状。

在新生儿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由于感染、溶血、新生儿硬肿症等严重疾病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当凝血系统被激活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这种状态下,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多个部位的出血,包括皮肤瘀斑、穿刺部位出血、脐带残端渗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可以表现为呕血或便血,这是因为凝血障碍影响了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血液从消化道流失。

便血是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较为严重的症状之一,反映了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血液无法正常凝固,因此即使是很小的血管损伤也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在新生儿中,便血可能是由于肠道黏膜的损伤或溃疡引起的,这些损伤可能是由于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的局部缺氧和缺血造成的。

除了便血,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还可能引起其他多种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休克、栓塞、溶血等。休克是由于微循环广泛血栓形成,导致循环障碍和器官灌注不足。栓塞则是因为微血栓阻塞了血管,导致受累器官缺氧缺血损伤,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溶血则是由于红细胞在微血管中被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尿、黄疸和发热等症状。

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或溶血等,同时改善微循环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疾病早期,如果处于高凝状态,可以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来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需要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确实可以导致便血,这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和微血栓形成引起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新生儿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