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技术规范吗

2024.08.06 09:45

通常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严格的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对于减少听力障碍、促进语言发育及其他神经系统发育、保障儿童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

首先,新生儿听力筛查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来实施。这些医疗机构需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筛查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和职称。听力筛查的操作流程、筛查方法、结果判定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筛查方法上,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采用耳声发射TE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和声导抗等电生理学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客观、快速、无创的特点,能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

新生儿听力筛查分为初筛和复筛两个阶段。初筛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进行,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在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在筛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这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外耳道狭窄、胎脂、中耳积液等因素影响。筛查人员需严格掌握筛查时机、操作规范,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对于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需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若怀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为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有助于提高听力障碍患儿的早诊断、早治疗率,降低听力残疾的发生。家长应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按照规定时间和流程带宝宝进行筛查,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