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颅内压增高名词解释

2024.08.16 09:45

颅内压增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使得颅内压力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颅腔内含有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基本成分,这些成分在固定容积的颅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即颅内压。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颅内压约为0.7到2.0千帕70-200毫米水柱,儿童的颅内压约为0.5到1.0千帕50-100毫米水柱。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2.0千帕200毫米水柱时,就可以诊断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颅腔内原本相对固定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颅内压力升高。颅内压增高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脑疝,威胁患者生命。

颅内压增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针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使用脱水剂、激素、过度换气等,以减轻症状,降低颅内压,防止病情恶化。

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涉及多种疾病和病因。了解其概念、病因、症状及治疗原则,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头部,预防颅脑损伤,同时关注身体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降低颅内压增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