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局灶性坏死

2024-11-11
A
刘雯敏 皮肤性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医生回答:

局灶性坏死是指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部分细胞死亡的现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的生存依赖于内环境的稳定,包括合适的营养供应、氧气浓度、酸碱度等。当受到某些致病因素影响时,局部区域的细胞会发生损伤并走向坏死。这些致病因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局部缺血缺氧,像血管堵塞后,被堵塞血管所供应区域的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可能发生坏死。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局灶性坏死,炎症细胞释放的一些炎症介质、活性氧等物质会对局部细胞造成损害。另外,物理因素如局部的高温、低温、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的局部作用,生物因素如局部的细菌、病毒感染等,都可能使局部细胞的代谢、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进而出现局灶性坏死。

从细胞层面来看,局灶性坏死的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首先是细胞的肿胀,这是由于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失衡,水分进入细胞内所致。随后,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也会出现损伤,线粒体可能肿胀、嵴断裂,内质网可能扩张。随着损伤的进一步加剧,细胞的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周围组织中,这会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会向坏死区域聚集,一方面吞噬清除坏死细胞的碎片,另一方面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试图修复受损组织。如果损伤较轻且机体修复能力较强,周围的健康细胞可能会通过增殖、分化来填补坏死区域,使组织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但如果损伤严重或者机体修复机制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的纤维化或者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例如在肝脏发生局灶性坏死时,如果坏死范围较小且肝脏的再生能力能够发挥作用,肝细胞可以再生修复;但如果坏死范围较大或者肝脏本身存在疾病影响其再生能力,就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等不良后果。

相关问答